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同比增長12%,而全球正在使用的工業機器人已超過150萬臺。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突破230萬臺,其中,140萬臺在亞洲,占比超過一半。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
不過,雖然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速度迅猛,但在曲道奎看來,巨大的市場卻并未孕育出中國自有的可與工業機器人領域四大家族掰掰手腕的機器人企業。據悉,發那科、安川、ABB和庫卡作為機器人“四大家族”,它們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0%。
近幾年這些國際機器人巨頭紛紛搶灘中國機器人市場,投資生產基地,競爭日趨激烈。其中ABB已把全球機器人事業總部以及兩大生產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
中國的機器人制造企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慢慢發展起來的。在四大寡頭存在的市場下,中國的機器人企業可以沿著既有的發展軌道,借助中國龐大的市場空間和自身“性價比”的優勢慢慢壯大起來。
有數據測算,進口的Epson SCARA(平面關節型機器人)價格為30萬~40萬元人民幣區間,企業收回成本大概需要3到4年,而采用國產的同類SCARA價格則僅為20萬元人民幣。臂長越長、額定負載越重的進口機器人溢價越高,在這方面,國產機器人性價比優勢越大。
之前,用戶企業之所以不愿意采購國產機器人,甚至有些企業寧愿采購外國的二手機器人,就是由于擔心穩定性差,影響業務,一旦出問題造成停工,損失慘重。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問題最終都會被攻克。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國產機器人是可以沿著既往的發展思路實現后發制人的崛起的。
不過,這樣的日子在曲道奎看來恐怕行將結束,他表示,在機器人產業日益進入2.0時代的當下,除了地位依然穩固的四大家族,新進者谷歌、Facebook等外來者正在顛覆既有的機器人發展模式。
一直以來,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并以各種形式應用到各個領域中推動其發展,包括Facebook、微軟、谷歌與亞馬遜這些企業都透過產品、服務與消費者互動,并累積了多年的初級數據,未來人工智能與深度學習都是大量數據搜集、整理并分類、標注使這些初級數據變成信息,最后再透過強大的處理器快速搜尋與反應的結果。
在既有發展模式被顛覆的背景下,一味地用“性價比”等傳統工業思維來補齊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中的短板顯然不足以構筑起抵擋外資機器人勢力的“防波堤”。
“與其補短板,不如想想怎么扶持幾家國內的機器人行業領先者。”曲道奎表示。
而在這方面,美的集團(35.150, 0.85, 2.48%)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收購。美的收購庫卡無論是從自身產線需求、企業智能制造的戰略定位還是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規劃等方面來說,無疑都是吻合的。收購之后,庫卡可以幫助美的優化倉儲物流系統,完善高度自動化的廠房建設,穩固美的作為家電制造業的領頭羊的地位,并可直接受益于庫卡在中國汽車行業市場開拓。同時在家電制造業、汽車行業等領域多點布局的美的顯然正在突破既有依靠“性價比”來獲取市場的簡單思維。
而做大做強民族機器人品牌,除了收購,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是曲道奎在面對工業機器人進入2.0時代的大背景提出的解決方案,“新松正在打造技術平臺、人才平臺和資本平臺”。中國機器人產業起步晚,核心技術弱,對面偌大的市場,若不進行革新與顛覆,便只能拱手讓人。而中國機器人的崛起之路也并非價格戰那么簡單。
上一篇 : 工業機器人產業 如何完成由量到質的轉變?
下一篇 : 焊接機器人是由什么組成的?